陆惟华教授在布鲁塞尔
早在1996年,比利时籍华人陆惟华的油画样态、风格,就被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吕西昂·马萨教授誉为“中国油画”——陆惟华画派。
陆惟华以“中国油画”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表现泰山的神奇魅力,这在中国绘画史上甚至在世界绘画史上还是第一人。
泰山的神奇魅力,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岁月留痕,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浇灌和托裱。陆惟华以其浓烈的中国文化情怀和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独到把握,从时间、空间、瞬间、视觉、感觉、幻觉、想象、意象等奇异多变的角度和手法,表现泰山的雄浑、秀拔、奇丽等神韵……使人们在对泰山的熟悉记忆和审美经验中,获得一份陌生而又奇特的惊喜。
陆惟华油画《泰山神韵——春露晖光》
陆惟华油画作品《泰山神韵——山舞心潮逐浪高》,尺寸120x180(cm)
陆惟华油画《泰山神韵》系列,采取意象主义表现手法,通过自己主观意识的提炼、改造、变形、夸张,拓展多维的时空性和超现实性,按照“我”感觉到的“心中之象”和根据“我欲”表现的意趣来描绘泰山,传递出泰山的“心理真实”。其油画《泰山神韵——春露晖光》,弃形求神,将物象造型显影在心灵的感悟中,以绚丽而又和谐的色彩唤起人们的视觉审美,以超出物象的原本而趋于一种非现实的“真实”表现,把颜色的意义发挥、提炼到一种高度,使人的想象超出了山的某种样态的存在,而被升华为一种新的物象生命的缔造。他把颜色作为思想深处的灵魂性元素,绚烂于主题、服务于主题,在诸多冷色和暖色的对立中求得统一、和谐,极具艺术的张力。他以泼彩的手法表现泰山神韵,在似与不似之间营造意境,赋予作品含蓄、丰富的审美内涵,如其油画《泰山神韵——山舞心潮逐浪高》诉诸于人的眼帘,似山披锦绣般的绚烂,如舞榭歌台般的狂欢。厚重而不凝滞的色彩,使山的神貌雄壮伟岸起来,受热烈、狂放的泼彩视觉冲击影响,观者的心潮无不欢浪冲天。
陆惟华油画作品《泰山神韵——南天门写意》,尺寸100x180(cm)
陆惟华油画作品《泰山神韵——夜之曲》,尺寸120x180(cm)
艺术的本质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艺术家的情感宣泄和思想精神的诉求,在这种本质意义中,陆惟华相信人的直觉力量,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西方油画样态进行融合,一方面,极力张扬和借鉴中国画的水墨写意并有机融入他的油画,如其《泰山神韵——南天门写意》《泰山神韵——雨霁初晴》之类作品,以中国书法的线条和墨色来构成作品的形质、韵趣,类似于水墨的泼彩,把意象中的泰山表现的氤氲生动。另一方面,他敢于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西方传统理性精神发出挑战,他的油画《泰山神韵——夜之曲》以原始本性的直觉表现出来的意象,是超时空、超现实的意念空间“幻象”,他的意图是在创作夜色中泰山的某种景象,但表现出来的又并非是具体的“实象”,而是记忆中的感思感念。这正象挪威著名油画家蒙克先生所说:“我不是画现在看到的东西,我要画的是曾经看到过的东西。”显然,这就是记忆中的意象。《泰山神韵——夜之曲》以黑色的主体意象和微蓝的时空背景,让黑色这种凝重、稳定的色调变得幽然活跃起来,并赋予颜色以音响之效,使人仿佛感受到泰山之夜也有某种悠扬的天籁之音在鸣响。在此,我们无法言传“这是什么?”但令人兴奋。
陆惟华油画作品《泰山神韵——泰山夜色》,尺寸120x180(cm)
同样,他的油画《泰山神韵——泰山夜色》,没有在“形似”上寻求主题意义的表现,而是要把表现的泰山夜色简化为一种“自然法则”和基本形态,这种“自然法则”和基本形态就是纯粹的色彩,以此呈现心中独有的“夜色”。此画中的色彩是鲜活的、流动的,流动的色彩成为流动的时光,流动的时光成为流美的情绪,流美的情绪欢快着夜色中人们律动的心弦。故此,陆惟华以意象主义为表现手法的“中国油画”《泰山神韵》系列,具有表现事物、揭示事物另一面的价值意义和刺激人的内心深处不被引起关注的多样性、隐形性审美暴发的特殊效果。
陆惟华油画《泰山神韵——日出长空》
他的油画《泰山神韵——日出天空》实际上也